Search

大概七年前買了費南多薩巴特的《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》,即使過了很多年,也不間斷的常常翻出來思考,這本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大概七年前買了費南多薩巴特的《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》,即使過了很多年,也不間斷的常常翻出來思考,這本書探討的「倫理學」跟我小時候認知不同,作者探討的是如何過好生活,就不能忽略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。

所有的倫理框架都是從「自由」開始談起。

人類與其它物種最大的不同,在於我們擁有「自由的意志」。人擁有自我的意志,要不要做一件事,都是自己決定的。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,人必須為每一個決定負責任,包含不做選擇的責任。即使身在極權國家,也擁有自由的意志,只是必須與威權抗衡。

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好的人,就會衍生出思考「道德」與「倫理」的討論。

道德和倫理,並不是同義詞。「道德」是一個大家普遍認為有效而接受的行為規範的總合;「倫理」則是去思考「為什麼」我們認為這些行為規範有效。

而「倫理學」所探討的,是如何獲得更好的生活、人群之中的生活。想在人群當中過更好的生活,就是你被當作「人」來看待,獲得友誼、尊重,和愛。人們往往用被對待的態度來對待別人,所以如果我們自己想要被當作「人」來看待,首要條件就是我們必須把別人當作「人」來看待。你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態度,就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。

努力站在他人的位置上,承認他人是自己的同類,首先意味著從他的內心去理解他的可能性。

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做個好人?
我們從同伴身上能夠獲得的最大利益,就是來自於更多自由個體的關聯與友愛,使自己的人性拓展與加強,這是物質換取不來的。

全心投入的生活,好好活著、好好對待別人。

我們都是先成為一個人,之後塑造成不同的意識形態,包含台灣價值。

我們不是一出生就台派,這也不是什麼基因上的某個性狀,這只是一種成長後逐漸養成的意識,而每個人的意識都是包含不同價值觀。
如果你討厭一個人的人品,那他是不是台派又怎樣?
他是先成為這樣人品的人,之後才是台派身分。
所以如果有個人,品行跟妳喜好不同,那跟他個性有關,跟台派無關。
我有禮貌是我的個性,不是因為我是台派。
同理,有人表現差勁,也不能因為他理念台派,就批評整個台派都差勁。別把台派的身分看的太大,忽略了我們都是先成為一個人,在這過程塑造出不同價值觀。

去年發生許多事,所以我發過類似的文,覺得「台派」又被賦予了一個負面標籤,感覺好像回到說台語,講妳是台妹很俗氣一樣,有這樣的聲音,我也有點傷心,因為台灣本土意識在這三十年來不過才慢慢萌芽而已。

大家會稱「菁英藍、知識藍」,但沒聽過有人說「知識綠」,很大部分程度綠在大家心中低了一階,這樣的現象我也很難過。

如果大家被說支持台灣本土政黨等於台派是一件負面的事情的話,那就越來越少人會想作這樣的身分土地認同,那我會想換個說法,我支持反侵略,也以身為台灣人為榮,感謝前輩們為了自由民主付出至今。

希望無論台派、華派、反侵略派、友中派都能一起思考對台灣未來的發展,自決建國以後在國際上發光,與別國自在來往,人民能了解正確的歷史,也就能有更清晰的思路,思考怎麼培育下一代。

#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 #自由 #倫理學
延伸閱讀: #道德部落
#台派
隨手附上手繪女兒小時候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是法理建國派,理念是「台澎依國際法法理去殖民化,行使住民自決權來公投,而後建國。」 願你們與我同行:)
走在法理建國的路上,願有更多人能與我同行:) #終止代管自決建國
View all posts